DSPE-PEG-M6P(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聚乙二醇-甘露糖-6-磷酸)作为一种多功能脂质-PEG衍生物,通过结合甘露糖-6-磷酸(M6P)配体,实现对表达M6P受体细胞的特异性靶向。这种设计在肝靶向药物递送和溶酶体相关疾病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 组成解析
DSPE提供脂质锚定功能,PEG链(分子量可选350-10000Da)确保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末端M6P作为靶向基团。
· 合成路径
采用固相合成法:先将DSPE与PEG通过琥珀酰亚胺酯键连接,再通过点击化学将M6P偶联至PEG远端。HPLC纯化后产物纯度达95%以上。
· 受体介导内吞
M6P受体(M6PR)在肝细胞、巨噬细胞及某些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DSPE-PEG-M6P修饰的纳米粒通过M6PR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细胞,溶酶体共定位效率较非靶向载体提升8倍。
· 肝纤维化治疗
负载姜黄素的多功能纳米粒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靶向组药物在肝脏的积累量是非靶向组的3.2倍,显著下调α-SMA和Collagen I表达。
· 基因递送系统
与PEI/pDNA复合物共组装形成的靶向基因载体,在HepG2细胞中GFP转染效率达75%,较Lipofectamine 3000高20%。
· 智能响应型纳米平台
开发pH敏感型DSPE-PEG-M6P胶束,在肿瘤微环境(pH 6.5)下触发药物释放。体外实验显示,阿霉素在pH 6.5条件下的释放速率是pH 7.4的4倍。
· 多模态成像引导治疗
将DSPE-PEG-M6P与Gd-DTPA共载于脂质体,构建MR/荧光双模态探针。在原位肝癌模型中,实现肿瘤边界的精准界定和药物分布的实时追踪。
当前挑战在于优化PEG链长以平衡靶向效率与血液循环时间。未来研究将聚焦于:
1. 开发M6P密度梯度载体,探究配体数量与内吞效率的量效关系
2. 结合CRISPR技术敲除M6PR,验证靶向特异性
3. 探索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炎症靶向潜力
相关产品:
FA-Ovalbumin叶酸-聚乙二醇-卵清蛋白
FA-Lectins叶酸-聚乙二醇-凝集素
FA-Dextran叶酸-聚乙二醇-葡聚糖
FA-Lysozyme
供应商:重庆渝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