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FDA批准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具有光热转换能力,但易在体内快速清除。甘油二酯(DAG)是细胞膜脂质代谢中间体,参与信号传导。通过化学偶联将ICG与甘油二酯结合,形成ICG-甘油二酯,可构建兼具荧光成像和光热治疗功能的脂质体,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新策略。
结构与合成原理
ICG-甘油二酯通过酯键连接ICG的羧基与DAG的羟基。近红外荧光(激发波长780 nm,发射波长820 nm)具有组织穿透性强、背景干扰低的优点,适合深层组织成像。光热转换效率(PCE)可达40%以上,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 光热治疗(PTT):
· ICG-甘油二酯脂质体在肿瘤部位富集后,通过近红外激光照射(808 nm)产生局部高温(>50°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荧光信号实时监测脂质体分布,优化激光照射区域和能量密度。
2. 多模态成像引导治疗:
· 结合超声或MRI,构建荧光/超声/MRI三模态成像系统,提高肿瘤检测灵敏度和治疗精准性。
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1. 脂质代谢标志物检测:
· ICG-甘油二酯作为荧光探针,通过荧光信号变化监测血液中DAG水平,辅助诊断代谢综合征。
2. 细胞信号传导研究:
· 荧光标记的DAG追踪蛋白激酶C(PKC)的膜转位过程,揭示细胞增殖和凋亡信号通路。
技术优势
· 双功能一体化:单一分子实现成像和治疗,简化临床操作流程。
· 生物降解性:甘油二酯为内源性脂质,代谢产物无毒,适用于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