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疟疾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当前一线治疗药物。然而,疟原虫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亟需开发精准药效评估技术。FITC作为一种绿色荧光染料,可通过硫脲键共价结合青蒿素的过氧桥结构,在保留药物活性的同时赋予荧光特性,为实时观测药物分布与作用机制提供可能。
2. 材料与方法
· 探针合成:采用EDC/NHS催化反应,将FITC的异硫氰酸基团与青蒿素C10位羟基连接,HPLC纯化后验证-率(>95%)。
· 细胞实验:感染恶性疟原虫的RBC与FITC-青蒿素共孵育,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定位。
· 动物模型:疟疾小鼠尾静脉注射探针,结合活体成像系统监测药物在肝脾的富集过程。
3. 结果与讨论
· 荧光特异性:探针在疟原虫食物泡内呈现强荧光信号,与未感染RBC无交叉反应。
· 药效动力学:荧光强度变化与虫体清除率呈正相关(R2=0.89),表明荧光可量化药物活性。
· 代谢路径:探针经肝脏CYP450酶代谢后释放游离青蒿素,半衰期延长至8.2h(对照组4.6h)。
4. 结论
FITC-青蒿素成功实现疟原虫靶向可视化,为抗疟药物筛选和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双模态工具,未来可结合AI图像分析建立药效预测模型。
相关产品:
RhodamineB-PEG-HSA,RB-聚乙二醇-人血清白蛋白
RhodamineB-PEG-BSA,RB-聚乙二醇-牛血清白蛋白
RhodamineB-PEG-ConA,RB-聚乙二醇-刀豆球蛋白A
ICG-PEG-Lactoferrin,吲哚菁绿-聚乙二醇-乳铁蛋白
FITC-PEG-OVA,荧光素-聚乙二醇-鸡卵清白蛋白
FITC-Fibrinogen,绿色荧光素标记纤维蛋白原
FITC-PTX,绿色荧光素标记紫杉醇
RB-Gemcitabine,罗丹明b-吉西他滨